原標題:大學生創業看上去很美做起來不易 專家稱鼓勵創業應立足於教育體制規劃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雯婷 實習記者 劉開義):每年的就業季可謂是“沒有最難、只有更難”。據統計,2014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規模達727萬人,比去年增加28萬人。國務院日前下發《關於做好201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出台多項利好消息,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那麼大學生創業意願如何,又會面臨哪些困難?
  “像我們的湯的話,就是用牛的棒骨熬的湯,一點水都不加。每天我們都自己都會吃那個棒骨,包括裡面加的調料得有十幾二十種,然後包括牛肉都是選的牛後頸,那個肉有肥有瘦,燉可能會比較好吃。”
  今年24歲的張天一對如何做出一碗正宗的常德牛肉米粉如數家珍,他的“伏牛堂”牛肉粉店今年4月才開業,卻火爆到甚至需要電話預約才能享用到每天限量供應的120碗常德牛肉米粉,每天的銷量額超過萬元。而米粉並非食客來訪的唯一目的,不少人到這裡來是因為,這位“90後”老闆同時也是北京大學法學院的碩士研究生,他的創業故事和這碗牛肉米粉一樣耐人尋味。
  張天一告訴記者,選擇自己當老闆,是由於面臨畢業卻找不到滿意工作的窘迫。“我最早開始琢磨就業的時候,居然找不到工作,或者我發現工作很難找,按照常理應該很好找啊,後來我就想這個問題出在哪兒呢,說句大白話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張天一說,最後想到創業,一是和自己好奇心強、探索欲旺盛的性格有關,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早在大二時他就有過在學校附近開餃子館的經歷,那時的同學們都會調侃的叫他“張老闆”。“我那個時候是左手(拿到)營業額,右手就拿去發工資,實際上掙的錢非常有限,也就比較累。後來發現可能最重要的不是錢的問題,是一個經歷。我覺得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就是每個人都有合適他自己的選擇,我只能說我現在做的事情我個人認為是合適我自己的。”
  憑著曾經的經驗、團隊的運作和新穎的宣傳,如今張天一的小店已小有名氣。而近年來,像名校畢業生賣豬肉、開情趣用品店等大學生另類創業的新聞也是時常見諸報端。不過,記者調查發現,創業對大多數應屆畢業生來說,還只是“勇敢者的游戲”。
  “我沒有創業這個想法,沒有經驗、沒有資金、也沒有渠道的情況下,選擇創業就是對整個職業生涯來說選擇‘自殺’,因為還沒有站穩腳跟就打算跑了。”
  “本科生畢業就創業非常不現實,我覺得如果想創業的話,還需要累積一定的資金、人脈和各方面的知識。”
  “我不是沒有(創業的)想法,我是覺得在做出這樣的決定的時候起碼是五年以後。”
  數據顯示,我國大學生的自主創業率不到2%,而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的比例一般占到20%至30%。彭光榮是中國傳媒大學的往屆畢業生,在自主創業的六年裡,涉足領域從在線教育、影視投資再到APP的研發。彭光榮說,大學生創業看起來很美,做起來卻不容易。“我覺得你創業的時候你要有一個想法首先就是我一定會死,所以呢你要想著怎麼去活下去,活下去非常重要。你一開始絕對不可能做得多大多大,你活下來這才是第一步,所以呢想著怎麼老老實實地活下來,穩定你的客戶,穩定你的資源,穩定你的產品這是第一點,帶著這種思維。”
  2014年,我國的高校畢業生多達727萬,針對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國有關部門也陸續出台“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等扶持創業措施,對高校畢業生創辦的小型微型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月銷售額不超過兩萬元的企業,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在電子商務網絡平臺開辦“網店”的高校畢業生,可享受小額擔保貸款和貼息政策等。
  不過,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指出,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率和成活率,不能僅靠政策鼓勵,還需要在教育體制上有更長遠的規劃。“我們只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這個環節去鼓勵學生創業出台什麼優惠措施,但實際上創業是需要長期準備的一件事,需要學生準備創業的能力,有創業的意識,但現在我國的教育並沒有培養起學生創業的能力和創業的素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cicztccttf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